第一千零二章 德國潛艇
關燈
小
中
大
在亞洲戰場中國軍隊勢如破竹,在歐洲德國人則陷入到了和英法美的抵抗之中。
戰爭爆發時,全球大約有3000艘遠洋商船懸掛英國國旗,另有1000艘近海貿易貨船定期來往於英國沿海水域,這些運輸船隊總噸位達1750萬噸。在本土水域及北大西洋,這些商船通常編成船隊,由4-6艘裝備有深水炸彈的武裝船只護航。當收到德國戰艦可能在航線上出沒的情報後,英國本土艦隊還會派出重型軍艦擔負遠距離的護航任務。
海運生命線至關重要。失去了海運,英國甚至無法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更不用說制造武器,可以說一旦沒有了貨物進口,英國連參戰的資格都沒有。
然而,德國海軍並沒有做好利用英國這一弱點的準備,德國原定的海軍卷入戰爭時間是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由於無法與英國艦隊面對面地交戰,德國只好采取襲擊商船的做法。
“德意志”級重型巡洋艦,即通常所說的“袖珍戰列艦”,是德國第一個主力戰艦級,其火炮口徑達28厘米。該級別艦船的設計目的只為襲擊商用船,采用柴油動力,續航力極好。在戰爭爆發前,德國海軍“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施佩伯爵”號就被派到了大西洋,準備在宣戰後立即投入戰鬥。兩艦頻繁襲擊在中、南大西洋航行的無護航商船,並均取得了部分成功。“舍爾海軍上將”號在5個月的襲擊中擊沈了16艘艦船,總噸位達10萬噸。
然而,袖珍戰列艦都是單獨活動,很容易遭到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的集中火力攻擊。1939年12月,“施佩伯爵”號在南大西洋活動時,被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中隊發現,最終被迫在普拉特河口自沈。德國海軍的新式重型戰艦並不太適合破交戰。“希佩爾”級重型巡洋艦采用高壓蒸汽推力,耗油量極大,也因而限制了航程。雖然如此,“希佩爾海軍上將”號曾經在西非海岸成功地攔截了一支船隊,擊沈7艘船,總噸位達27210噸。
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在挪威戰役中擊沈了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光榮”號,但由於其火力太輕,它們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戰列艦,在後來的戰役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由於皇家海軍派老式的“R”級和“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擔負護航任務,這兩艘艦船在北大西洋襲擊英國船隊的行動中遭到慘敗。
德國海軍還大量使用了武裝商船巡洋艦,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些船只在設計上很像普通的商船,但在其偽裝下卻隱藏著重型武器。從其所擊沈的船只數量來看,武裝商船巡洋艦的戰果並不大,而且從來也沒有對盟國的制海權構成威脅。但是,武裝商船巡洋艦的攻擊活動卻使商船極為恐慌,迫使皇家海軍派出大量兵力對其進行追捕。
雖然德國宣傳機器不斷將海軍的水面襲擊事跡作為典型材料大肆宣揚,但德國海軍卻無法集中其大型軍艦對盟軍實施決定性的打擊,零散的破交行動充其量只能對盟軍起到騷擾作用。
與水面艦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部隊卻對盟軍構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
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司令卡爾·鄧尼茨海軍上將非常看重潛艇。他認為要完成對英國的海上封鎖,需要一支由250艘左右或者300艘潛艇組成的艦隊。根據希特勒戰前的“Z計劃”,即野心勃勃的納粹海軍建造計劃,德國計劃到1943年建成這樣一支艦隊並形成戰鬥力。但在建成強大潛艇艦隊的同時,德國還計劃組建兩個巨型戰列艦中隊,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由於德國最高統帥部偏愛戰列艦,潛艇的建造計劃便被置於次要地位而被推遲,而在鄧尼茨看來,這是不切實際的。他認為,只有依靠潛艇,才有希望完成對英國的封鎖。
鄧尼茨對潛艇的認識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德意志帝國海軍是最早大量使用潛艇對敵軍商船進行攻擊的部隊,盡管當時的潛艇在構建上還比較粗糙簡單,但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德國的U型潛艇對英國在地中海的貿易造成了巨大打擊,而1917-1918年的無限制潛艇戰幾乎使英國屈服。這也是在戰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中禁止德國發展潛艇部隊的一個主要原因。
盡管受條約的限制,德國還是於1922年和1927年分別在荷蘭和柏林秘密建立了潛艇設計辦公室!
在1932年希特勒上臺之前的幾個月,魏瑪政府就通過了包括16艘U型潛艇在內的海軍建造計劃。納粹崛起後又加速了海軍建造計劃的實施。1935年,赫爾曼·戈林向世界宣布德國將重建武裝,拒絕接受《凡爾賽條約》。希特勒還努力使英國與德國簽訂了《海軍協議》,協議允許德國的海軍力量最高達到皇家海軍實力的45%。但令人費解的是,盡管英國在一戰中有過受潛艇攻擊的痛苦的經歷,協議卻允許德國潛艇部隊在總噸位上與英國一致。
就是在這一年,鄧尼茨受命指揮德國戰後第一支小型潛艇艦隊,並開始著手訓練一支新型潛艇艦隊,以完成德國海軍在一戰時期險些完成的任務。在掌管了德國潛艇部隊後,鄧尼茨便確定了最適合近海及遠洋作戰的潛艇類型及其建造數量。
鄧尼茨所確定的需求之一就是建造一種近海潛艇,於是,TypeⅡ型潛艇迅速投產。實戰表明,TypeⅡ型潛艇身手靈活,機動性強,可以在25秒鐘內急速潛航。由於艇體小,易於操縱,很快就贏得了“獨木舟”的綽號。
在大西洋海戰中,德國使用的主要是TypeⅦ型潛艇。像TypeⅡ型潛艇一樣,TypeⅦ型潛艇最初是打算用於對芬蘭作戰的,建造於1930年。該型潛艇的生產數量很多,到戰爭結束時,超過了800艘。雖然德國打算將這種潛艇用於遠洋作戰,但為了在條約限制內最大限度地生產該型潛艇,其體積相對受到了限制,這反而增強了其靈活性和快速潛航的能力。
和當時大多數潛艇一樣,TypeⅦ型潛艇的動力裝置在水面航行時采用柴油發動機,水下時則使用電池驅動的電力發動機。在柴電驅動時,TypeⅦ型潛艇的速度可以達到17.5節,對緩慢行駛的商船隊實施包圍綽綽有餘;但在水下行駛時,其航行速度最快只能達到5節,而且以此速度行駛僅能維持幾個小時。TypeⅦ型潛艇攜帶11~14枚魚雷。早期生產的該型潛艇還裝備有一門甲板炮,而在戰爭後期,甲板炮常常被作用更為突出的重型防空炮所取代。
體積更大的TypeⅨ型潛艇是按照遠洋作戰要求設計的。早期生產的TypeⅨ型潛艇的航行距離就較遠,可以在南半球作戰,常常在南大西洋巡弋。後期生產的型號航行距離進一步增加,可以在不需要再加油的情況下到印度洋,甚至太平洋活動。其艇員居住條件也得到了改善,適於進行長期活動,所攜帶的魚雷數量為22枚,大約是TypeⅦ型潛艇的1.5倍。盡管如此,艇員們還是偏愛體積更小的TypeⅦ型潛艇,因為小潛艇下潛速度快,水下機動能力強。體積較大的TypeⅨ型潛艇緊急下潛要用40秒的時間,極易遭到空中襲擊。
直到1939年夏,希特勒還在宣揚德國海軍沒有卷入戰爭的危險。當時,鄧尼茨屬下僅有46艘作戰潛艇,其中一半以上是只能在近海航行的“旱鴨子”,即TypeⅡ型潛艇,這些潛艇主要用於訓練。
戰爭爆發後最初的8個月裏,德國潛艇針對英國主要補給線的攻擊行動很少,所有行動幾乎都是針對那些脫離船隊行駛的單只艦船。而且,在挪威戰役期間,為了保證在北海的作戰行動,德國甚至撤回了在大西洋活動的所有潛艇。
這種情況後來發生了改變。在兩次大戰期間,鄧尼茨發展了艇群攻擊戰術理論。在掌管希特勒的潛艇部隊以後,他對“狼群戰術”概念進行了試驗:這是一種在遠洋中以潛艇群進行協同攻擊的戰術概念。鄧尼茨提倡的另一項潛艇作戰技術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學到的,即在夜間從水面上發起攻擊可以獲得最好的效果。
1939年,他出版了一本書,書中詳細介紹了這些戰法,包括小輪廓的潛艇在夜間航行時如何不易被發現,20世紀30年代的潛艇在水面航行時可以達到比商船平均航速高出很多的速度等。遺憾的是,在英國似乎沒有人註意到這本書!
最初的宣戰區向西延伸到冰島以西約800公裏處。
戰爭最初數月裏,德國潛艇的戰果相當可觀,主要攻擊對象是單獨駛往英國的商船。德國潛艇指揮官比較擔心的是英國的驅逐艦,因為這些艦船裝備有Asdic水下聲納系統,可以探測到水下航行的潛艇的距離和方位。
但是,英國並沒有足夠多的反潛驅逐艦,而且永遠也不會有,因為英國正在大量生產可擔任反潛任務的小型護衛艦及輕型巡洋艦,以取代反潛驅逐艦,而這一生產計劃要達到大批量需要幾年時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戰爭爆發時,全球大約有3000艘遠洋商船懸掛英國國旗,另有1000艘近海貿易貨船定期來往於英國沿海水域,這些運輸船隊總噸位達1750萬噸。在本土水域及北大西洋,這些商船通常編成船隊,由4-6艘裝備有深水炸彈的武裝船只護航。當收到德國戰艦可能在航線上出沒的情報後,英國本土艦隊還會派出重型軍艦擔負遠距離的護航任務。
海運生命線至關重要。失去了海運,英國甚至無法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更不用說制造武器,可以說一旦沒有了貨物進口,英國連參戰的資格都沒有。
然而,德國海軍並沒有做好利用英國這一弱點的準備,德國原定的海軍卷入戰爭時間是在20世紀40年代中期。由於無法與英國艦隊面對面地交戰,德國只好采取襲擊商船的做法。
“德意志”級重型巡洋艦,即通常所說的“袖珍戰列艦”,是德國第一個主力戰艦級,其火炮口徑達28厘米。該級別艦船的設計目的只為襲擊商用船,采用柴油動力,續航力極好。在戰爭爆發前,德國海軍“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施佩伯爵”號就被派到了大西洋,準備在宣戰後立即投入戰鬥。兩艦頻繁襲擊在中、南大西洋航行的無護航商船,並均取得了部分成功。“舍爾海軍上將”號在5個月的襲擊中擊沈了16艘艦船,總噸位達10萬噸。
然而,袖珍戰列艦都是單獨活動,很容易遭到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的集中火力攻擊。1939年12月,“施佩伯爵”號在南大西洋活動時,被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中隊發現,最終被迫在普拉特河口自沈。德國海軍的新式重型戰艦並不太適合破交戰。“希佩爾”級重型巡洋艦采用高壓蒸汽推力,耗油量極大,也因而限制了航程。雖然如此,“希佩爾海軍上將”號曾經在西非海岸成功地攔截了一支船隊,擊沈7艘船,總噸位達27210噸。
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在挪威戰役中擊沈了皇家海軍航空母艦“光榮”號,但由於其火力太輕,它們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戰列艦,在後來的戰役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說是無關緊要,由於皇家海軍派老式的“R”級和“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擔負護航任務,這兩艘艦船在北大西洋襲擊英國船隊的行動中遭到慘敗。
德國海軍還大量使用了武裝商船巡洋艦,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些船只在設計上很像普通的商船,但在其偽裝下卻隱藏著重型武器。從其所擊沈的船只數量來看,武裝商船巡洋艦的戰果並不大,而且從來也沒有對盟國的制海權構成威脅。但是,武裝商船巡洋艦的攻擊活動卻使商船極為恐慌,迫使皇家海軍派出大量兵力對其進行追捕。
雖然德國宣傳機器不斷將海軍的水面襲擊事跡作為典型材料大肆宣揚,但德國海軍卻無法集中其大型軍艦對盟軍實施決定性的打擊,零散的破交行動充其量只能對盟軍起到騷擾作用。
與水面艦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部隊卻對盟軍構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
德國海軍潛艇部隊司令卡爾·鄧尼茨海軍上將非常看重潛艇。他認為要完成對英國的海上封鎖,需要一支由250艘左右或者300艘潛艇組成的艦隊。根據希特勒戰前的“Z計劃”,即野心勃勃的納粹海軍建造計劃,德國計劃到1943年建成這樣一支艦隊並形成戰鬥力。但在建成強大潛艇艦隊的同時,德國還計劃組建兩個巨型戰列艦中隊,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由於德國最高統帥部偏愛戰列艦,潛艇的建造計劃便被置於次要地位而被推遲,而在鄧尼茨看來,這是不切實際的。他認為,只有依靠潛艇,才有希望完成對英國的封鎖。
鄧尼茨對潛艇的認識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德意志帝國海軍是最早大量使用潛艇對敵軍商船進行攻擊的部隊,盡管當時的潛艇在構建上還比較粗糙簡單,但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德國的U型潛艇對英國在地中海的貿易造成了巨大打擊,而1917-1918年的無限制潛艇戰幾乎使英國屈服。這也是在戰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中禁止德國發展潛艇部隊的一個主要原因。
盡管受條約的限制,德國還是於1922年和1927年分別在荷蘭和柏林秘密建立了潛艇設計辦公室!
在1932年希特勒上臺之前的幾個月,魏瑪政府就通過了包括16艘U型潛艇在內的海軍建造計劃。納粹崛起後又加速了海軍建造計劃的實施。1935年,赫爾曼·戈林向世界宣布德國將重建武裝,拒絕接受《凡爾賽條約》。希特勒還努力使英國與德國簽訂了《海軍協議》,協議允許德國的海軍力量最高達到皇家海軍實力的45%。但令人費解的是,盡管英國在一戰中有過受潛艇攻擊的痛苦的經歷,協議卻允許德國潛艇部隊在總噸位上與英國一致。
就是在這一年,鄧尼茨受命指揮德國戰後第一支小型潛艇艦隊,並開始著手訓練一支新型潛艇艦隊,以完成德國海軍在一戰時期險些完成的任務。在掌管了德國潛艇部隊後,鄧尼茨便確定了最適合近海及遠洋作戰的潛艇類型及其建造數量。
鄧尼茨所確定的需求之一就是建造一種近海潛艇,於是,TypeⅡ型潛艇迅速投產。實戰表明,TypeⅡ型潛艇身手靈活,機動性強,可以在25秒鐘內急速潛航。由於艇體小,易於操縱,很快就贏得了“獨木舟”的綽號。
在大西洋海戰中,德國使用的主要是TypeⅦ型潛艇。像TypeⅡ型潛艇一樣,TypeⅦ型潛艇最初是打算用於對芬蘭作戰的,建造於1930年。該型潛艇的生產數量很多,到戰爭結束時,超過了800艘。雖然德國打算將這種潛艇用於遠洋作戰,但為了在條約限制內最大限度地生產該型潛艇,其體積相對受到了限制,這反而增強了其靈活性和快速潛航的能力。
和當時大多數潛艇一樣,TypeⅦ型潛艇的動力裝置在水面航行時采用柴油發動機,水下時則使用電池驅動的電力發動機。在柴電驅動時,TypeⅦ型潛艇的速度可以達到17.5節,對緩慢行駛的商船隊實施包圍綽綽有餘;但在水下行駛時,其航行速度最快只能達到5節,而且以此速度行駛僅能維持幾個小時。TypeⅦ型潛艇攜帶11~14枚魚雷。早期生產的該型潛艇還裝備有一門甲板炮,而在戰爭後期,甲板炮常常被作用更為突出的重型防空炮所取代。
體積更大的TypeⅨ型潛艇是按照遠洋作戰要求設計的。早期生產的TypeⅨ型潛艇的航行距離就較遠,可以在南半球作戰,常常在南大西洋巡弋。後期生產的型號航行距離進一步增加,可以在不需要再加油的情況下到印度洋,甚至太平洋活動。其艇員居住條件也得到了改善,適於進行長期活動,所攜帶的魚雷數量為22枚,大約是TypeⅦ型潛艇的1.5倍。盡管如此,艇員們還是偏愛體積更小的TypeⅦ型潛艇,因為小潛艇下潛速度快,水下機動能力強。體積較大的TypeⅨ型潛艇緊急下潛要用40秒的時間,極易遭到空中襲擊。
直到1939年夏,希特勒還在宣揚德國海軍沒有卷入戰爭的危險。當時,鄧尼茨屬下僅有46艘作戰潛艇,其中一半以上是只能在近海航行的“旱鴨子”,即TypeⅡ型潛艇,這些潛艇主要用於訓練。
戰爭爆發後最初的8個月裏,德國潛艇針對英國主要補給線的攻擊行動很少,所有行動幾乎都是針對那些脫離船隊行駛的單只艦船。而且,在挪威戰役期間,為了保證在北海的作戰行動,德國甚至撤回了在大西洋活動的所有潛艇。
這種情況後來發生了改變。在兩次大戰期間,鄧尼茨發展了艇群攻擊戰術理論。在掌管希特勒的潛艇部隊以後,他對“狼群戰術”概念進行了試驗:這是一種在遠洋中以潛艇群進行協同攻擊的戰術概念。鄧尼茨提倡的另一項潛艇作戰技術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學到的,即在夜間從水面上發起攻擊可以獲得最好的效果。
1939年,他出版了一本書,書中詳細介紹了這些戰法,包括小輪廓的潛艇在夜間航行時如何不易被發現,20世紀30年代的潛艇在水面航行時可以達到比商船平均航速高出很多的速度等。遺憾的是,在英國似乎沒有人註意到這本書!
最初的宣戰區向西延伸到冰島以西約800公裏處。
戰爭最初數月裏,德國潛艇的戰果相當可觀,主要攻擊對象是單獨駛往英國的商船。德國潛艇指揮官比較擔心的是英國的驅逐艦,因為這些艦船裝備有Asdic水下聲納系統,可以探測到水下航行的潛艇的距離和方位。
但是,英國並沒有足夠多的反潛驅逐艦,而且永遠也不會有,因為英國正在大量生產可擔任反潛任務的小型護衛艦及輕型巡洋艦,以取代反潛驅逐艦,而這一生產計劃要達到大批量需要幾年時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